换一个角度,从2013届毕业作品看大学生的人才竞争力
文/沈昕 图/郑体兵 鲁亚克
周五的傍晚,路过学正街,几家平价饭馆全部爆满。其中一家饭馆的电子显示屏上还打出了浙江经贸学院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毕业宴的字样。而在几个星期前,这几家饭馆还是门可罗雀。现在,饭馆里坐满了躁动不安的学生。毕业季到了,毕业论文和毕业作品差不多都已完成,毕业答辩普遍在五月底六月初举行,下沙高校的毕业生们正式感受到了毕业的氛围。
这一年有点特别。
前段时间有条新闻经常被人用来调侃,1990年出生的女生到了晚婚年纪了。很多人也许已经意识到,90后大学生也要毕业了。1990年出生的孩子们今年23岁了,即将大学毕业,建设社会的接力棒,也要传到他们手上了。这些喝着啤酒,大家一起鼓掌,齐声高喊着“在一起,在一起”的学生们,看上去和曾经的80后大学生并没有什么不一样。满怀憧憬与茫然无措两种情绪仍然是最佳伴侣,在青春的脸庞上投下光与影。
在解读实施意见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可以通过实验室和研发中心的调查与采访,勾勒出开发区东部科技港的一个基本轮廓,以期让人们由点及面地了解区域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与目前创新成果转化的现状。
这一年对这些毕业生来说恐怕也有点煎熬。全国大学毕业生达到699万,是历年来最高。今年,大学生签约率是一个热议话题。铺天盖地的新闻报导,都说就业形势严峻。